最近,记者朋友圈的支付牌照掮客们又活跃起来了。只要他们发布关于牌照转让的消息,最后、禁止、机会等字眼总是特别显眼。一副大限将至,最后疯狂的模样。
从上周开始,央行拟将禁止支付公司股权转让的消息开始蔓延。该消息称,央行拟于明年3月起禁止支付公司股权转让、并购,企业不得通过非法途径获得支付许可。
接受每日金融采访的多家支付机构从业人员表示,暂时未收到央行下发的文件。虽然正式文件不见踪影,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已让市场相信支付牌照转让的政策将会进一步收紧。
《管理办法》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申请人,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在省市区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申请人,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管理办法》还要求支付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
所以上述接受每日金融采访的人士就表示,这是主管部门严禁支付公司股权转让、并购的征兆。该政策一旦落地,或将掀起牌照转让交易的最后一波高潮。
自2011年央行首次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国内支付牌照的数量曾多达271张。这271张支付牌照主要分为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三大类,网络支付则包含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话支付和固定电视支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也促使越来越多企业需要支付资质开展相关业务。每日金融发现,除了直接购买第三方支付公司,收购支付机构的股权,也是获得支付资质的常见办法。
然而,也有支付机构在未报备或报备尚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就变相转让公司股权的行为也触犯了监管政策的红线。
今年6月26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即日起对乐富公司的支付业务不予续展;不予续展的主要原因是,乐富公司违规转让支付业务许可证,表现如下:
4次涉及主要出资人变更;
5次涉及公司股权变更;
3次涉及公司董事变更;
2次涉及公司董事长变更;
1次涉及公司总经理变更;
上述事项均未按规定报监管部门核准。其中,乐富公司4次违规变更主要出资人,属于变相转让支付业务许可证,导致央行的常规监管手段失灵。
本轮牌照续展过程中,5家公司被央行认定为变相转让支付业务许可证,占10家被注销支付牌照公司的一半。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主管部门下决心出手整顿长久以来的支付牌照转乱象。
截至今年7月31日,国内支付机构的总数为247家,已较顶峰时期减少了24家。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第四批支付牌照续展工作的推进,还会有支付牌照被央行注销。
在注销潮、监管趋严、牌照总量减少等因素下,近两年涌现出一大批为支付牌照转让而奔走的掮客。网络支付需求的激增,更让牌照转让行情水涨船高。央行拟将禁止支付机构股权转让、并购的消息,则可能让本就火爆的牌照转让交易迎来最后的狂欢。
也许只有政策大限一过,我们才知道哪些支付牌照是泡沫,哪些支付牌照是刚需。